[索引号] | 12610800MB2926341A/2024-00065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神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 [ 发文日期 ] |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榆神工业区2024年工作报告 |
2023年,经开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对外开放为支撑,大抓项目、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全力走出“最安全、最环保、最绿色、最智能、最高效、最和谐”的发展之路。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高质量项目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坚持以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为方向,以全省“三个年”活动为契机,主动作为、超前谋划,投资1203亿元的国能CTC后续阶段项目和投资2014亿元的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大千亿工程有望2024年二季度实质性开工。建立项目包抓责任制,全力协调推进总投资约750亿元的32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行“科创+产业”招商新模式,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系统推动上海普景、朴烯晶、泰州衡川、江苏博格东进、扬州中天利等头部企业落户,搭建起可降解材料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及加工制造产业链的基础框架。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54亿元,同比增长8.41%;工业总产值1000.97亿元,同比增长27.23%;本级财政收入13.34亿元,同比增长20.07%。
(二)抓创新驱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共生耦合,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搭建,榆神工业区中试孵化基地已引进陕西省高容量储氢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充填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实验室等平台、陕西省煤化工防腐涂料工程技术中心、环保节能型输送带生产基地及技术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紧抓创新创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创新创业产业园一期建成并引进14个科技型项目,创新创业产业园二期工程一阶段厂房及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已启动绿化招标,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
(三)抓对外开放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全面加强“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协同创新区,充分对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物专列,积极打通公铁海联运物流通道。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59亿元,占全市的1/3。2023年,新引进外向型市场主体55家,主要包括一般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等业态,业务涉及进口机械设备、动物饲料、铁矿石、电子产品等。外贸企业注册76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亿元,“外向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抓安全环保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以安环体系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完善智慧园区建设,加快应急事故水池、煤/渣环保输送工程、综合能源供应岛(2X66MW电厂)、矿井水调蓄水池、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南京科立科盈气化渣制无机纤维板、柏神联固气化渣制新材料、高能时代资源再生利用等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全面降低入园企业能耗和投资成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资源化利用,构建起企业内循环、园区外循环的新生态工业体系。截至目前,经开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事故瞒报。
(五)抓营商环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坚持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五个一体化”建设保障能力。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优化审批流程,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强化退税、减税、降费、让利各项政策落实,全面营造敢干、敢闯、敢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经开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以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对外开放为支撑,以陕煤、国能两大千亿级项目实质性开工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严守安全、环保、金融风险底线,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榆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目标: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亿元(其中清水工业园150亿元),工业投资占比达到全市的1/3;新增投资过千万元市场主体50家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元。
重点工作计划:
(一)紧抓重大项目,努力成为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示范者。千方百计推进投资1203亿元的国能CTC后续阶段项目和投资2014亿元的陕煤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项目二季度实质性开工,进一步夯实现代煤化工产业“四梁八柱”,树立起产业发展新标杆。推动国能20万吨PGA,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填平补齐工程,榆能100万吨甲醇下游项目,佰嘉瑞120万吨甲醛等几个百亿级项目,以及陕煤50万吨DMC、恒神2万吨碳纤维、银泉2×6万吨三聚氰胺等一批50亿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助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集群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二)紧抓创新驱动,努力开拓现代煤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新路径、新领域。对标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紧盯现代煤化工最新科研成果,在全国率先打造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新一代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装备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推动朴烯晶新能源专用聚烯烃特种材料项目、扬州中天利高纯氧化铝生产项目、泰州衡川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生产项目、江苏博格东进金属软管补偿器项目等头部企业项目落户,进一步完善可降解材料产业链、锂电池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及加工制造产业链构建,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三)紧抓安全环保,努力推动园区本质安全环保上台阶、上水平。坚持先进、管用、高效的发展思路,进一步高标准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完善安环体系,建立全周期安全环保风险管控机制与管理体系,在优化入园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物理封闭管理。加快应急事故水池、煤/渣环保输送工程、综合能源供应岛(2X66MW电厂)、矿井水调蓄水池、再生水(中水)回用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公用设施建设。推动南京科立科盈气化渣制无机纤维板、柏神联固气化渣制新材料、高能时代资源再生利用等一批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建设。全面降低入园企业能耗和投资成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资源化利用,构建起企业内循环、园区外循环的新生态工业体系,助力园区发展量质齐升。
(四)紧抓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新高地、新热土。强化基础配套建设,积极争取各类要素资源,全力做好用地、用电、用水、用工、融资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黄河东线马镇引水清水园配套水厂及管线工程、铁路专用线二期工程、第二水厂、公用热岛、综合服务中心等公用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园区吸附力和承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协同创新区,进一步对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物专列,确保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连接顺畅。加快培育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孵化一批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外向型市场主体,区内外贸企业注册超过100家,把园区打造成榆林对外开放的高地。
(五)紧抓党的建设,努力开创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新局面、新境界。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煤化工产业的厚望重托,学先进、学经验、学方法、学路子,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同频共振、高度融合。聚焦发展需求提升本领、聚集发展任务转变作风,把干部与企业绑在一起,不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以项目建设成效识别干部、培育干部、使用干部,助推项目快速落地,凝聚起推动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干事创业,成为新时代榆林经开区的“最强音”。
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经开区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主动担当、勇于作为,不断夯实根基,扩大竞争优势,加速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征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