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社保费没及时缴纳也会影响信用等级?这次培训真把新政策掰开揉碎讲透了,回去马上调整流程!”刚走出培训会场,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李琼就忍不住和同行交流。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组织开展第6期纳税人学堂活动,这场聚焦于2025年纳税信用等级新政的培训座无虚席,园区各企业代表带着疑问而来,揣着答案而归,这一成效的关键在于今年纳税信用评价体系的“大升级”。
解政策析要义,企业痛点靶向破除
“以前总觉得纳税信用就是‘按时报税’这么简单,听完才知道,2025年新政里藏着这么多‘新门道’。”参加培训的陕西巴斯滕科技有限公司办税人候海鹏翻着笔记感慨道。
培训现场,税务干部用清晰的对比分析,把新旧政策的11处核心变化讲得明明白白:社保费、非税收入首次纳入评价范围,“税费同评”成为新规;未按期申报的扣分规则由“按次算”调整为“按月算”,避免因偶发疏忽导致的“一扣到底”;即使增值税应纳税额为0,只要是合规享受优惠政策,企业依然保有获评A级的机会……这些政策变化如同“及时雨”,精准化解了企业长期以来的困惑。
“最惊喜的是信用修复机制!”榆林中晟云图矿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税人刘奕算起了“明白账”(注:指新政中的“分段修复”等机制),“以前不小心逾期,信用分一扣就很难翻身。现在3天内纠正轻微失误能100%修复,欠税补缴80%就能恢复80%的分数,对我们企业太友好了!这‘修复通道’开得真及时!”
从惧失到善守,新政干货即学即用
“不是来听政策条文的,是来学‘怎么干’的。”这是不少企业代表的心声。培训中,税务干部没有停留在理论对比,而是结合真实案例手把手拆解实操要点,例如,“哪些情况属于“可修复的轻微失信”?申报系统里怎么操作修复流程?”“想评A级,哪些指标是“加分项”,哪些是“红线”碰不得?”“社保费和税收优惠怎么平衡,才能既享政策红利又保信用等级?”
“工作人员把这11个变化点,直接转化成了‘避坑指南’和‘加分攻略’,回去对着调整就行。”陕西盛夏通汇贸易有限公司的财务主管说,“比如起评分规则调整后,我们这种新成立的企业,只要前两年合规经营,第三年就能拿到更高基础分,这对吸引投资太重要了!这就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视信用为资产,新政规则即知即守
“以前觉得信用等级是‘面子’,现在才看清它是‘里子’,更是‘命脉’。”培训结束后的问卷反馈显示,85%的企业表示将立即着手重新梳理内部财税流程,更有企业当场就拍板,组织全员学习新政,把信用管理深度融入日常。
正如一位企业代表在交流中所点明的:“2025年的纳税信用新政,不是给企业‘设门槛’,而是实实在在教我们‘走正道’。这次培训让我们看清,守信不仅不麻烦,还能真金白银地换来贷款优惠、招投标加分,这才是企业最硬核、最值钱的‘通行证’!”
培训虽已落幕,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与行动才刚刚开始。着眼当下,紧跟新政步伐,把信用当核心资产经营,已经成为会场内外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毕竟,优质信用带来的红利,尝过便知其中价值!